“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在“健康第一”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体育健身已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丰富多元的健身项目接踵而至,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儿童青少年该如何选择锻炼方式?运动量多少才算达标?现在,这些令人们困惑良久的问题,有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12月18日,“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发布会在日照召开,会上,国家体育总局正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这一极具“含金量”的科学“指南”。这是国家体育总局首次为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类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
天博tb综合体育
这场重要的发布会,为何落子山东,选择日照?事关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山东日照何以成为这一纲领性“指南”通达全国的“窗口”?正如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姜庆国所说:“山东是竞技大省,日照是活力之城,发展青少年体育,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路径。”在他看来,将体育作为重要城市名片打造的日照,已然形成一种示范和引领。
往更深远处看,新发布的“20条”,不仅为儿童青少年主动健身、科学健身提供了权威指引,更为城市构建起更加立体的青少年体育教育生态体系,丰富提升着青少年体育的目标和内涵,让更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潮在全国各地破土、扎根、生长。
天博·tb体育官网入口
关切与回应
“20 条”的含金量
何为科学健身?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有多重要?
12月18日,“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发布会上,姜庆国阐明其要义:即围绕健身方式、运动量、健身时间提出权威指导,让儿童青少年运动健身更加准确定位、精准发力,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体育课、青赛的全面覆盖,大量实践和论证足以证明,体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具体到实施过程中,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仍然缺少一个系统、科学、安全的引领性方案。
“20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自2023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将“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提上日程,会同体育、教育、卫生健康等行业专家深度参与,过程紧紧抓住“安全性”“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普及性”这五项原则进行编制,重点围绕健身方式、运动量、运动时间等提出指南性、精简性、凝练性的指导,能最大限度培养“终身锻炼”习惯,达成儿童青少年“完全人格”的塑造。
看似精炼的20条科学健身指南,每一个数据、每一项建议的背后,是各方合力的长久耕耘,是社会关切的集中展现。“20条”遵循易操作,易实施,强干预原则,体现多样性特点,为学校教育和城市青少年体育“把脉支招”。不仅有科学的健身指导,更有温情的人文关怀,不仅注重身体健康,也注重人格塑造和心灵呵护。
比如,在运动量上,明确了每天60分钟以上中高强度运动;在预防运动损伤上,提出要进行运动风险筛查,规定了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放松的时间和形式;在运动方式上,系统培养身体素质,明确了耐力、力量、速度、柔韧、平衡等各方面训练的建议指标;在心理健康方面,更提出要进行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在身体素质改善上,提出“天天户外120分钟,校内校外各60分钟”改善视力,以及正确运动姿态的锻炼方式。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指南”,真正让儿童青少年在兴趣中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幸福成长。
有了“普惠性的运动处方”,更要有“全覆盖的科学指导”。借此次发布会召开之际,来自全国的相关领域专家、优秀运动员代表及地方体教部门代表、体育培训机构代表等齐聚日照,通过开展主题座谈会,研究探讨“20条”的使用、推广模式与路径。
会场人手一本的《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宣传册格外吸睛。这是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根据青少年阅读习惯,精心编制的主题绘本。充满童趣的插画对应着每个细则的健身指导,将通过学校分发到每名学生的手中,让孩子们随时翻阅,将科学健身养成融贯日常的习惯
天博TB·体育登录入口。
作为本地校方参会代表,日照市天宁小学党总支书记宋正雪感慨:“‘20条’的提出,是一场‘及时雨’,解答了许多体育教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她认为,关于“每天校内校外各60分钟”的运动量指标尤为重要,也是学校一直以来的遵循和探索。除开展体育课、体育节等,学校还开展“每天步行7200步”,每月评选“健步小达人”,保证孩子们每天的运动量。“科学健身宣传推广重在基层,我们将对应每个条例,精心编排体育教育的内容,让孩子们用运动达成体质健康,涵养智慧和心灵。”
针对“20条”的全面推广,上海运动健康促进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刘阳认为:“这需要家、校、社的共同推进”。作为优秀运动员代表,体操世界冠军肖若腾深刻认同这一看法,他还提出:“‘20条’打开了科学健身的创新探索,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是全周期、全要素的科学指导,对于各个运动项目的竞技人才后备力量培养也是一种有效促进。”
会场上,大家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爱,流动在每个措施和建议的迫切表达中。循着这些声音,一条科学引领的体育育人逻辑线正愈加清晰:要以体育之力,塑造成长之悦。而这也正是日照青少年体育工作一直致力于达成的目标。
耕耘与突破
科学健身的“日照路径”
冬日的暖阳倾洒在校园里,伴随着悠扬的乐声,20余个不同运动项目的“小方队”在操场上集结,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虽气温骤降,但孩子们的脸上已满是细密的汗珠。
12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一行先后走进日照市新营小学、国恒蓝鲸青训营,实地调研日照在校内和校外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步入校园,有氧健身操、啦啦操、花样跳绳、脊柱健康操、竹竿舞、轮滑、三大球等运动项目轮番上阵,尽显日照青少年的无限活力。操场上,数千人集结的“大课间”健身操展示,壮观的场面、热烈的氛围,更传递着体育之于青少年的滋养。

国恒蓝鲸青训营里同样热火朝天,一群青少年在教练带领下进行着篮球练习。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效补充,校外俱乐部有更专业的篮球课程,有职业篮球运动员作为教练,为青少年带来更有实战性、专业度的训练指导。
从校内到校外,从“体育课”到“俱乐部”,一个个火热的运动场景,一张张自信明媚的笑脸,组成了日照“体育育人”的一抹生动切面。
近年来,日照将青少年健康发展融入全市大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探索出目标引领、教学改革、场馆支撑、赛事供给、体质提升、组织保障“六大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先行规划布局中,“20条”的科学健身主旨早已在日照埋下“伏笔”。
从“走好健康路”到“耕好责任田”,汇聚“大合唱”。日照积极探索“学校体育教学、青少年体育竞赛、社会力量促进、体育人才培养、激励评价”等改革举措,从政府引领牵住机制建设“牛鼻子”,构建青少年健康管理组织保障体系,让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再是体育教育部门“独角戏”,而是全市各方“大合唱”,将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真正落实到校园里、落实到孩子们生活中。致力于到2025年体育课教学改革实现“全覆盖”,学校“三大球”运动队建设率达到“百分百”,学生体质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从“开好体育课”到“搭好经济台”,锚定“全覆盖”。通过“课内与课后”“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三个层面的深度结合,创新推行“走班选课+班级授课”,保证青少年“每天一节体育课”“每人1—2项运动技能”。同时,开展“百校学生体质提升工程”,建立“1+7+N”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网络,在部门、学校、社会、家庭四方联动下,多元化培养体育人才。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校际联赛、区县联赛、市青少年锦标赛三级竞赛体系,每年办赛5000余场次,参与学生80余万人次,让广大青少年训在平常、练在日常、赛在经常。
从“建好运动场”到“护好生活圈”,打造“全周期”。以筹办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为契机,日照新建和改造提升的12处省运会场馆中,有9处与学校共建或共用,全市9000余处健身设施场地优先面向青少年,让孩子们的生活里“处处都是运动场”;研发制定针对3—6岁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幼儿体育课程体系、指标评价体系,带动全市达标幼儿比率迅速从66 . 97%提升至94.65%;在全市开展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状况调查、脊柱健康管理工作,建立了覆盖全市的青少年脊柱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近30万名学生参与了脊柱与视力健康操推广活动。在对1094名特定学生三年的脊柱健康追踪随访中发现,学生脊柱侧弯高风险人群比例下降了21.39%。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在大海边的日照,体育为孩子们带来的滋养,亦如同海的宽广与流动,是“日复一日”的奋楫前行、乘风破浪。
指引与远望
改变正在发生
一天之内,从发布会到座谈会,从实地调研到深入访谈,在思维的碰撞与流动中,“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的“日照路径”,频频收获着与会专家的期待与认同。
走访中,校园里的欢笑让肖若腾深受感染,在孩子们的簇拥下,他频频用运动与孩子们互动交流。即使训练繁忙,肖若腾仍坚持在发布会前一天深夜抵达日照,就是为了达成这样动人的“精神接力”。
他认为:“日照在体育教育的探索,基本对应‘20条’的要求,但仍需继续深入跟进。我也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能量,将奥林匹克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孩子,期待更多人成为未来赛场上的闪耀之星。”
体育健身的科学规划,归根结底是为了让青少年受益。翻阅着宣传册,日照市新营小学六年级学生王迪有了新的启发:“‘20条’让我学会了正确运动方式,也教会我要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我相信只要按照这些建议,每名同学都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法。”
另一边,体育教师张永会也颇有收获:“有了‘20条’的科学引领,我们会在体育课程的规划中更有针对性、更具体。比如在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放松的时间设置上,按照指导建议进行延长等。”他表示,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点、时长、频率等一直是学校和家长共同面临的问题,有了“20条”的“教科书式指南”,可谓一解“燃眉之急”,“感觉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信心。”
“日照的儿童青少年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持续向好,产生了一批有复制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这场重要的发布会在日照举办,既是对‘20条’的有效宣传,也是对全国各地宣传推广‘20条’,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的示范和引领。”谈及“20条”为何选择在日照发布,以及后续的全面推广,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发展指导处副处长陈石在走访调研后,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他同时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支持青少年儿童体育锻炼的氛围,让更多体育研究成果惠及更多青少年,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
科学规划指明方向,凝聚合力加速落地。12月20日,这场思维碰撞的“火花”尚未消散,日照贯彻落实“20条”的工作协商会已火热展开。市体育局、市教育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迅速行动,研究探讨“20条”在体育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共同商定将会同卫健委、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将“20条”真正转化为一场场校内外体育活动和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切实举措。
日照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卢伟表示:“我们将认真学习吸收专家的意见建议,围绕开展全国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试点,按照‘改革引领、赛事支撑、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推动日照青少年体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校园里,一堂堂“红透脸、出出汗”的体育课,让孩子们“野蛮体魄”;赛场上,一场场全力以赴的竞逐,让每名小运动员培养起坚韧的品格;运动场上,精彩多元的运动项目此起彼伏,让体育锻炼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日常,收获着自信、开朗、阳光……行走在日照,科学健身带来的改变,已然正在发生。
体育和教育,都是回应关切、关乎幸福的社会命题。回归到体育育人的底层逻辑,一定是让每名儿童青少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从体质到心灵的全面涵养,“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正在加速构建起一个多元、立体的“活力蓝图”,而其中的每一条路径,都通往“下一代”更加明亮辽阔的未来。
全媒体记者 李晓萌
(图片由通讯员 刘晶 提供)
~~~~~~~~~~~~~~~~~
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
1.科学运动强身健体、益智健脑,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儿童青少年要打破久坐状态,每间隔40分钟起身活动10分钟;除教学外,每天其他屏幕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3.按能量代谢特点,运动类型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儿童青少年应每天进行60分钟以上中高强度运动。
4.运动前宜进行运动风险筛查,以确保儿童青少年安全地参与体育活动。

5.一堂儿童青少年运动课通常分为热身、主体以及放松部分,应当遵循全面性、趣味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原则,帮助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各项综合能力。
6.运动前热身能充分动员机体、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建议儿童青少年每次运动前热身5—10分钟,以体育游戏和动态拉伸为主。
7.运动后即时放松能加快身体疲劳的消除,建议儿童青少年每次运动后放松10—15分钟,以静态拉伸为主、可辅以按摩。
8.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包括耐力、力量、速度、柔韧、平衡及灵敏素质等。
9.耐力练习增强儿童青少年心肺功能、强化肌肉耐力、提升专注度、缓解焦虑和压力等,建议以不同方式进行3—5次/周、30—50分钟/次的耐力练习。
10.力量练习提高儿童青少年肌肉力量、强健骨骼、增加瘦体重、促进心脏健康、预防运动损伤,应注重全身性,建议进行2—3次/周、30分钟/次的力量练习。
11.速度练习提高儿童青少年快速移动能力、动作频率、身体协调性、强化心肺功能,建议进行2—3次/周、20—30分钟/次的速度练习。
12.柔韧练习能提高儿童青少年关节的灵活性、强化身体的平衡性与协调性、预防运动损伤,建议进行3—5次/周、10—20分钟/次的柔韧练习,推荐采用静态拉伸。
13.平衡练习能提高儿童青少年运动感知能力、提升协调能力、预防运动损伤,建议进行2—5次/周、15—30分钟/次的平衡练习。
14.灵敏练习能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反应能力、动作速度、身体的协调性以及神经肌肉适应能力,建议进行2—3次/周、10—20分钟/次的灵敏练习。
15.“天天户外120分钟,校内校外各60分钟”是近视防控的重要且有效手段;建议户外活动形式以视力追踪类为主。
16.儿童青少年阶段是掌握正确坐、站、走及写字姿态的关键期,“早预防、早教育、早发现、早矫正”是健康身体姿态促进的总方针。
17.应将儿童青少年的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控制在适宜区间,通过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18.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不仅磨炼儿童青少年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凝聚力,还能提高抗压能力,并能降低焦虑、改善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19.骨强化练习可以激活形成新骨组织的信号,使得骨骼变得更加坚固和致密,对于儿童青少年强健骨骼来说,建议进行力量练习和冲击性运动。
20.充足、良好的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和智力发育、认知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心理健康提升都至关重要,科学运动能有效提升睡眠质量。